灵兽按
就是因为你做得不够好,所以把机会都留给了别人。
▲这是灵兽第1004篇原创文章
2021年的商超企业,正面临销售额和客流双降的艰难困局。
一些商超企业的销售额下降20%-30%,甚至有的更多。更为可怕的是,这种下跌是悬崖式的。
面对线上,生鲜店、前置仓、社区团购等的竞争,商超企业如何调整应对?
《灵兽》与超市发董事长李燕川进行了交流。
“所有的冲击都来源于商超企业自己做得不够好,而把机会拱手送给了别人。”李燕川表示。
超市发在不断调整商品结构,从店内吸客到留客,再到提高顾客复购;又从店内走向店外,走近消费者。这一切都是为了应对零售行业、消费者购物行为和购物习惯的变化。正如李燕川所言,“如果你自己不研究客群,不研究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那别人就会研究,就会走到你的前头,你就会落后。”
1
销售数据下滑了多少?
《灵兽》:今年年初以来,很多超市企业业绩大幅下滑。一部分企业下降幅度已经在20%-30%,甚至更多,您认为超市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李燕川:现在,实体超市门店销售下降确实很严重。下降20%-30%的有,甚至下降30%-40%的也有。
但这个数据要看与哪一年比。如果与2020年比,我觉得这不足为奇。因为去年赶上疫情,超市实际上享受到了疫情红利,业绩增长幅度很高。
如果今天1月-5月份,业绩下降30%-40%,我觉得很正常。但如果与2019年相比,要是业绩下降这么厉害,那么,这个企业就应该好好考虑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一是,渠道分流比较严重。
2020年,由于疫情,很多人学会了用手机在小程序和网上下单订货,包括很多中老年人,因为线上下单直接能配送到家。还有一部分的中年人甚至老年人,已经习惯了在网上订货。线上对线下的冲击仍在加剧。
此外,直播带货和社区团购也分走了一部分客流。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让竞争更加激烈。
二是,从2020年来看,老百姓手里的钱开始紧了。过去年轻人存钱的不多,基本都是月光族。但经过疫情冲击后,大家觉得还是要存点儿钱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国内银行的存款总量在上升,就说明了这一点。老百姓要把钱往银行里存,支出消费量自然就会缩紧。
三是,经过疫情,大部分超市并没有主动地去做应对性调整,如果不去针对疫情后的消费需求做研究,及时跟上消费者的变化,销售下降也是必然。
比如,在买商品的时候,老百姓更多会考虑的不是更低的价格,而是更高的性价比,也会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和食材对健康的影响。
但很多超市企业并没有了解顾客需求和消费心理的变化,如果还是卖原来的品类,不做调试,就跟不上顾客的变化。这是当下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四是,有些品类的价格下跌得很厉害。比如猪肉价格从原来的40多元/公斤,跌到20多元钱/公斤。相当于价格下降了一半儿,这可能是猪肉价格有史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了。这本身也是造成超市鲜肉品类业绩下降的一个原因。
《灵兽》:有超市企业表示,超市客流下降幅度越来越大,客单价也没有明显增长,好像大家突然都不去超市买东西了。你觉得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李燕川:我觉得不是不来了,客流确实有所下降,但超市发的客流与2020年比下降了13%左右,和2019年相比客流也有下降,但客单价却上升了。
客单价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在做商品结构调整。比如增加现场制售美食,包括和知名餐饮企业合作,也包括门店自加工美食,将目标品类从生鲜向熟鲜转移;比如做订制大单品,围绕生鲜食材和百姓日常所需品,突出高性价比。比如北京知名品牌古币香油,我们通过全员推销保证销量与厂家倒谈供货价,给到顾客一个绝对超值的价格,用这样的单品来带动销售,也带动顾客进店。
顾客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商超企业的商品结构变化太慢。顾客在网上可以买服装、买化妆品、买家居商品,甚至买小零食等。实体门店真正的能够吸引消费者进店的商品,比如中式经典菜。网上生鲜现在也在蓬勃发展,但实际上堂食和现场可以吃的东西很少。比如超市发与砂锅居合作售卖的砂锅白肉,在家自己能够热一热就可以吃,味道非常好。
此外,超市发的一些门店也在推进自制三餐美食,早餐炸油饼磨豆浆,午餐有盒饭肉饼包子沙拉,晚餐有小菜熟食。用料安全健康,打造口碑单品,满足周边百姓要吃得精致健康美味的生活需求。之所以在这些品类上发力,是因为只有“馋”才能打败“懒”,吃惯了口才能引流进店。
2
业绩下滑的原因:社区团购?线上分流?
《灵兽》:有人将超市业绩下降的主因归结为社区团购,您怎么看这个问题?从您的企业来看,社区团购对超市业务有多大影响?是否能够量化?
李燕川:我觉得社区团购在北京对大的超市业务没有什么明显影响。在二三线城市和北京远郊区县可能影响会更大。主要是因为线上平台补贴比较厉害。
北京相对为什么会好一些?
一方面,北京的老百姓对买东西这件事比较理性。他们不会说你平台上面有多便宜他就去买。至少海淀区的知识分子相信一分钱一分货。对一些过于低价或者过于便宜的商品,他们反而不敢买。因为太便宜,对质量等可能不一定有保障。另一方面,对北京一些中年人来讲,有文化收入又高,去自提点提货会觉得不匹配。他们还是愿意到超市里来买,更靠谱。
我认为,社区团购将是超市售卖渠道的一个补充。
目前,社区团购确实现靠一些补贴和其他一些手段来存活。但我个人认为,社区团购不应该是卖根萝卜卖颗白菜,而是要运营一些有共同消费兴趣的群体,然后提供专属商品服务。比如都喜欢下厨或对食材有个性化要求的,比如“M9和牛”等平常不容易买到的商品。单值高、毛利高,有固定客群。优质的社区团都不应该像现在这样漫天遍野都是提货点儿,都是萝卜白菜。
社团团购如果做好,它应该会有发展。只是在商品选择、后台支撑、培养客群和传播上,要下一定的功夫。未来的社区团购可能与现在的这个社团不一样,现在的社团定位过于低端,未来可能会走2.0、3.0、甚至4.0等这样的一种模式。
我认为,这些处罚对于平台而言,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影响,因为处罚力度并不大。必须要维持市场的规范性以保证公平竞争。平台有存在的价值,在规范的前提下,就应该鼓励百花齐放,包括业态组合也应该是多元化的。有人去实体店,有人去生鲜电商前置仓,有人去社区团购,还有人在用实体店的到家服务。未来,应该是各种各样的业态,都会存在。
这样的零售,这样的城市,才真的有烟火气,才会有热闹劲儿。每一家店铺也好,每一个企业也罢,都应该有自己的核心顾客群。
李燕川:超市发2021年上半年的业绩与2020年同期相比,受抗疫红利影响,销售额也是两位数下降。与2019年同期相比,销售下降在个位数。主要是虽然客流下降幅度大,但客单价提高了22%,这受益于品类结构的调整,包括提高生鲜品类的档次、性价比,升级各个品类价格带顶端商品,引进更健康的商品引导消费。
从品类来看,非刚需包装品类仍在下降,说明不是必要的品类,顾客不再像过去那样冲动购买,消费更加理性。生鲜品类中猪肉下降较为严重,之前已经提到了原因。超市发的现场制售堂食品类销售上升较为明显,我们还在加大力度重点推进。
3
从引客到留客,从店内到店外
《灵兽》:您认为,应对业绩下滑,超市企业应该怎么做?超市发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
李燕川:我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个企业处在不同的竞争环境和发展阶段,面对困境要有不同的应对方案和解决途径。
超市发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方面,做好核心顾客运营,稳住高贡献客群,做好深度服务,不让他们再流失。同时挖潜销售机会,对进店的顾客想办法留住,并增加其复购,开展低成本渠道拓展,走出去获得销售增量,包括线上预售、直播、顾客微信群接龙以及进入周边机关单位推销等等。另一方面,用订制以及现场自制的方式,持续打造差异化刚需商品, 引流进店。
首先,走出去。
一是,走进社区。
二是,全员推销。上至董事长,下至基层员工,只要采购拿到质量好并有价格优势的商品,就全员推销。
三是,鼓励门店走进街道和居委会。
四是,做团购。
现在是夏季,天气比较热,我们推出了团购茶叶、酸梅汤、矿泉水等。此外,针对防疫问题,我们可以和有关部门合作,为医生、志愿者提供早餐等。
其次,是针对进店的顾客,要想办法留住。
一是,超市发提出除了调整商品外,还要推大单品。
大单品不仅带动了客流,更关键的是保证了销售的稳定。超市发的大单品经常会在周末三天内卖出几十万,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但选择的商品很重要,一定是大牌商品或者是专属订制商品,质量好,价格又低。因为高性价比的商品,谁都喜欢。每周五至周日这三天,我们都会全员上阵推销大单品,同时以这种方式来带动我们的客流。
二是,店内特色促销活动,留住顾客。
比如针对高考,我们就会组织专门的商品,比如给孩子什么样的健康早餐、高考期间给孩子增加什么营养?吃什么水果等。我们会在冰柜里做专门的陈列等。
同时,超市发也做了高考点儿志愿者服务,爱心助考,爱心陪考。只要考生遇到了困难,找到超市发的爱心助考摊,我们就在能力范围内帮助学生把困难解决掉。高考完成后,超市发就开始推“谢师礼”,考生凭着高考准考证,可以到超市发门店里消费满88元或者68元,就可以送一个小礼物,包括可以挑选预定给老师的谢师礼品。
但大部分企业可能没有往这些方面去考虑,所以总是觉得受到各种冲击,其实所有的冲击都来源于自己做得不够好,把机会都让给了别人。
还是那句话:你自己不想,那么,别人就会想,可能别人就走到了你的前头,你就会落后。
4
超市承压,未来超市业态的进化方向
《灵兽》:有观点认为,超市业态进入了一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可能60%-70%的超市企业熬不过去,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李燕川:如果企业还处在彷徨犹豫和迷茫的这种状态,扛是真的扛不过去。
很多企业的确比较悲观,他们没有反击的力量,或者说没有可行的应对业绩下滑之策。
像这样的企业,即便扛也不一定扛得过去,尤其是比较小的企业,也可能会放弃自己的市场或者转让、转卖了,这个可能性比较大。
当时,为什么说是三年,而不是两年或者五年?
第一,要认知竞争环境和消费变化;第二,要拿出对策;第三,前两步对了,才可能与别人对抗。
这些都要分步骤来,可能需要两三年才会有效果。
有些企业只是看到了销售额下降和顾客不来了,但却意识不到该怎么办,也没想到做些什么去挽救销售和客流的下滑。
但三年以后,能扛下来的企业,不仅是现在的赢家,更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取得长足发展。
同样,这也是一种新的洗牌方式。这与2000年左右外资进来时的境况有些类似,都是一种大洗牌。但洗牌后留下的企业,此后的十几年发展得都很好,但扛不过去的企业都倒闭了。
目前,更关键是针对现状和顾客的变化,企业领导能拿出什么样的战略调整方向,带领团队快速实施应对举措,至关重要。
《灵兽》:未来超市业态可能会向哪些方向发展?有人说是向折扣店或个性化超市发展,您怎么看?
李燕川:我觉得,未来的店铺关键不在于采取哪种模式,无论折扣店、个性店,还是会员店,关键的是你门店的顾客群是谁?你能不能抓住这样的顾客群,并满足这些顾客群的诉求和需要。
一是,原来以销售商品为主向生售卖生活方式转变。以前可能是只卖商品,现在要提供的是生活方式或者生活方案。比如,他要做菜,那么是不是也考虑要用什么主料和辅料?这道菜配什么主食?喝什么比较搭?
二是,卖场以后不仅是一个商品的销售渠道,还要承载更多服务功能。
比如,超市发的“社区服务中心”现在发展得就很好,不仅可以买东西,还可以理发、洗衣服、擦鞋、修手机、配钥匙,还有鲜花甚至旅游服务等等。
所以超市发也一直在调整,除了常规采购,还在提供一些生活性服务功能。
超市发即将升级打造的2.0版本海中市场,除了销售商品,还应该有更多的服务功能,比如提供免费阅读空间的超书房、咖啡、茶吧、交友等体验类项目,同时配备民生、健康等服务项目。
我觉得这可是未来零售门店或者实体店与其他业态不同的地方,我们应该创新一些场景。
还是一句话,研究你的顾客,他的核心需求你能够满足,那么就一定会喜欢你,就一定会来。
如果你还是保持原来的商品结构,还是原来的服务态度,还是原来的购物环境,那顾客为什么要来?现在可替代的门店和渠道太多了。
我觉得真要好好反思,反思应该做什么样的门店才能够让顾客进来?
同时,如何降本增效,如何将数字化、智能化等用起来也很关键。未来三年的赛道上,核心动力之一就是基于数智化升级对于公司运营效率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能够为核心顾客群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才是实体零售的生命力所在。(灵兽传媒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