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又一家外资的零售企业改变了自己在中国市场的命运。
昨日晚间,麦德龙、物美和多点Dmall联合宣布,物美就收购麦德龙中国控股权已与麦德龙集团签订最终协议。交易完成后,物美集团将在双方设立的合资公司中持有80%股份,麦德龙继续持有20%股份。多点将成为麦德龙中国的技术合作伙伴。
麦德龙方面透露,交易完成后,麦德龙集团预计将获得超过10亿欧元的净收入。此次交易对麦德龙中国的企业总价值估值为19亿欧元。交易双方预计最迟在2020年第二季度完成交割。
至此,外资零售企业中,除了沃尔玛外,家乐福、麦德龙乃至此前的TESCO乐购、百安居、家得宝等,均已经被本土零售企业收购或已退出中国市场。当然,还有刚刚进来的Costo和ALDI(奥乐齐),但这两家老外,在中国市场才刚刚完成零的突破,未来如何变数多多,暂时还不成气候。
换句话说,在未来的中国零售市场上,外资巨头中如果还有戏可看的,也就剩下沃尔玛这个孤单的身影了。
难道,这就是当年意气风发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众外资零售企业的终局?
-2-
值得注意的是,在双方协议中约定,麦德龙中国未来将继续以“麦德龙”品牌保持独立经营,言外之意麦德龙的管理团队犹存。
收购消息发出后,麦德龙中国区总裁康德也第一时间发布内部信,称合资公司将保留目前的管理团队及维持目前的员工人数,麦德龙中国没有任何裁员计划,所有员工福利计划保持不变。
《灵兽》了解到,新合资企业的总部仍然保留在上海麦德龙中国总部。麦德龙将在新公司的7人董事会中获得2席,并将在公司治理中持续发挥作用。此外,麦德龙集团 代表所领导的专门的质量控制委员会也将全面参与,以监控和确保合资公司在质量和运营标准方面持续符合麦德龙全球准则。
延伸阅读:商业上是成功的,麦德龙为什么要卖?
-3-
最近半年,麦德龙“卖身”的消息被提及的愈发频繁,尤其在最后的阶段,传闻明确指出入围竞购麦德龙中国业务的企业,仅剩下物美和永辉,而从今天的结果来看,物美势必比永辉更加激进,在价格和资源上更有优势,才将麦德龙收于麾下。
至于永辉为何在家乐福之后也未将麦德龙“吞下”,目前暂时未有太明确的说法。但不管怎样,失去家乐福可能并不是太大的损失,但失去麦德龙应该也并不是永辉自己想要的结果。
也有业内人士告诉《灵兽》称,物美在付款方式上可能比其他对手更为灵活。这也是其最终在竞购麦德龙中胜出的原因之一。
今年1月,康德向《灵兽》明确表示,麦德龙不会退出中国市场,并给出了麦德龙理想合作伙伴的具体“画像”:
一是,可以让麦德龙更接近客户,增加数字化引流和客户访问;
二是,可以在数字化方面帮助麦德龙快速提升,实现订单实施与交付模式的创新;
三是,可以帮助麦德龙获得更适销对路的商品和改善供应链。(延伸阅读:麦德龙:We go on!)
而此次合作,物美将多点进行捆绑,未来将加速麦德龙的中国业务实现数字化转型,并且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数字零售解决方案,改善用户体验。
当然,麦德龙对物美也是“相辅相成”的辅助局面,麦德龙带着耀眼的2B业务,这一直是麦德龙的核心,甚至在中国并没有强大的竞争对手。
“麦德龙2B业务占比非常高,正是这一业务为我们在中国市场起到了决定性的稳定作用。”康德说,2B业务在2018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据麦德龙2018/19财报显示,麦德龙中国销售额预计增长5.4%,增长率同比翻倍。
换句话说,在诸多外资零售企业和本土零售商都在极力挽救业绩下滑颓势时,麦德龙表现出优于中国零售市场的平均水平。
-4-
物美在近些年屡次出手。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连锁百强”榜单,物美以483亿元的销售位列11名。
2006年3.7亿收购美廉美,接着陆续入股卜蜂莲花、新华百货,收购乐天玛特和百安居等,在买买买的路上从未停歇,也在业内引发“物美的钱究竟从哪里来”的讨论。
一位零售业内人士告诉《灵兽》,物美从港股退市后再体系内,还保留着从二级市场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当物美需要发起大宗并购,其筹资渠道即通过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完成,而物美基本以每年两到三次的频率发布公开债券,单次募资金额均在数亿元左右。
尽管物美究竟会带着麦德龙走向何方还不得而知,但无疑的是,物美正在通过买买买的策略,跃居成为国内零售巨头品牌,而其最终究竟会是第二个华润万家,还是会走向一个新的巅峰,至少截至目前,仍需要画个问号。
但不管怎样,物美的本职和基因还是一家零售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单纯从目前门店运营水平、用户体验和供应链等多方面来看,物美并不出彩,甚至正在掉队。而一味买买买从过往的行业发展轨迹看,并不意味着可以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因此,在做大后如何做强的问题上,物美在未来仍然将面临不小的挑战。(灵兽传媒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