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兽原创

商超“回暖”,“统一大市场”能成催化剂?

2022-04-21 09:57:44本站原创 · lingshouke

商超“回暖”,“统一大市场”能成催化剂?

▲这是灵兽第1148篇原创文章

民营企业能否在“统一大市场中”获益还不好说。

作者/十里

ID/lingshouke


1

疫情!还是疫情

疫情——这个黑天鹅事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深化,但似乎国人没有想好怎么和它相处。

今年一季度,上海、深圳、吉林等多地爆发疫情,当地生产生活受到不小影响。不少商业项目、餐饮店铺、娱乐场所为了疫情防控不得不按下暂停键或是调短营业时长,给实体商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另一边,互联网大厂遭遇反垄断后又叠加疫情影响,开启了较大规模的裁员,几乎涵盖了所有互联网大厂。在这场裁员潮下,大厂内的社区团购业务就是其中之一。

京喜拼拼被曝优化,阿里的团购业务线及美团旗下优选、买菜等业务也被传出裁员消息。

一系列动作背后,或是大厂对社区团购业务期许的终结。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通过“烧钱补贴争取用户,并迅速扩张做大市场”模式的告一段落。在熬死了不少竞争对手的同时,不免对自身也造成一种内耗。

今年2月24日,阿里公布的2022财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被称为“阿里史上最差财报”,营收2425.8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了75%。

美团的业绩也不容乐观。3月25日美团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2021年,美团全年亏损235.36亿元,即使扣除罚款、以股代薪、投资、减值等非持续经营项目,全年经调整亏损仍高达155.72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则为31.21亿元。

与之相反,传统商超的表现稍迎曙光。

商超“回暖”,“统一大市场”能成催化剂?

今年2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全国56家商超企业2022年春节销售状况”调查显示,在春节前后商超近一个月的销售高峰期,大部分零售企业的销售业绩同比呈明显增长。

据长江证券预测,零售业在今年一季度同期基数相对收敛,客单价逐渐企稳,客流逐渐恢复,叠加疫情部分囤货需求,借助元旦、春节超长周期的销售高峰,预计部分企业同店迎来增长。

4月13日,红旗连锁发布了2022年一季度财报,实现营业收入24.41亿元,同比增长7.99%,实现归母净利润1.22亿元。

而永辉超市更是早早宣布了一二月份的“喜讯”,永辉超市3月8日发布了2022年1-2月的主要经营数据:今年前两月实现营收204亿元,同比增长约3%,其中同店增长1.6%;同期实现经营性净利7.6亿元。

尽管,一些过去基础较好的商超企业迎来了可喜可贺的“拐点”,但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消费、经济正在向好。更为关键的是,这种回暖能持续多久,还有待观察。

2

经济影响

尽管今年1-2月份的经济数据整体向好,工业生产、投资、消费、进出口增速均好于预期,但3月份经济面临着多地疫情的压力。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3月制造业与服务业PMI双双低于荣枯线,反映经济景气程度降低。整体看社会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一季度投资与出口相对较好,但消费受到疫情拖累,预计GDP同比增长4.6%。

2020年疫情以来,出口对GDP的贡献较大。

2021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4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9.2%。其中,出口4.61万亿元,增长38.7%;进口3.86万亿元,增长19.3%;贸易顺差7592.9亿元,扩大690.6%。

但今年一季度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增速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左右。根据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出口5.23万亿元,增长13.4%;进口4.19万亿元,增长7.5%。

主要原因是,过去两年国家已经实现动态清零,拥有完整的产业供应链,而国外的疫情尚处在发酵期,没有遏制的劲头。但如今则是另一番景象,国外针对疫情已经“躺平”,正常发展经济;中国则接连在多个城市,如深圳、西安、上海、吉林等省市出现了比2020年影响更大的疫情。

以深圳为例,2021年,深圳市货物贸易进出口3.54万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出口1.92万亿元,增长13.5%;进口1.62万亿元,增长19.5%。

如果“暂停”一周,仅是出口额就损失了368亿多元,可谓惨烈。

那么,今年的GDP如果想要达到5.5%的增长目标,可能更多地要在投资和消费中加码。

从股市的表现看,基建和房地产被炒的沸沸扬扬,基建还有多少牌可以打?

如果老百姓手里没有钱,房地产能向好吗?有数据显示,2017年时,中国的法拍房数量只有4500套,但到了2021年,这个数据是168万套。

商超“回暖”,“统一大市场”能成催化剂?

再看消费,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5%,降幅比上月收窄2.4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28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41.4%,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鲜菜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17.2%;食用植物油、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6.1%、4.3%和4.2%,涨幅均有回落。

本次CPI涨幅超过预期,主要是鲜菜价格上涨17.2%贡献了不少,但生鲜品类本就属于季节性商品,价格波动属于短期效应,如果新一轮生鲜上市就能尽快填补缺口,况且本次生鲜供应紧张,更多来自于流通阻碍、物流问题,一旦打通就恢复正常。

相比这些,更为重要的还是消费疲软。

3

统一大市场能刺激消费?

近日,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工作原则,并从六个方面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重点任务。

这则消息出来后,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反响,有专家甚至说,这可能是一场“历史性转变”。

概括来讲,“统一大市场”是想要通过降低商品生产和交易成本,降低商品的终端售价,从而提高商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再结合经济背景来看,即是通过统一大市场的改造,让商品的性价比更高,让消费者更愿意消费,从而实现内循环,再提振商品的技术水平,形成更强的核心竞争力之后,具备与国际品牌相抗衡的实力,再实现外循环。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最终能否实现,实现的怎么样还不好说。

过去40多年,地方保护主义非常严重。国家推行所得税分成改革前,企业所得税按行政隶属关系上缴:中央企业交中央,地方企业交地方。这样能促进地方政府有动力创办企业,所以各地烟酒厂非常多,而且当地人只能从本地购买。

而零售业更是存在冗长的供应链中,就连商超的合作方很多都是当地的品牌与代理商,这就使得外地烟酒等很难进入当地的市场,即便进入也要付出不小代价。

但《意见》发布后,零售业和商品的壁垒有望被打破了,各个地区的流通与渠道成本降低,成本降低,价格也下来,销量也会提升,利润也会增加。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依然是理论上的,更多的还是要看具体执行的效果。过去的经验表明,市场放开,政策约束引导,才能让经济充满活力。

仅就目前看,民营企业能否在“统一大市场中”获益还不好说。(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说点什么... 共有条评论

热评 更多>>
  • 媒体哪敢吃人血馒头?

  • 中国零售业的2022:有希望,活下去

  • 人大代表王填:商业不动产应纳入公募REITs 区别于住宅类调控

  • 谁的潼关谁的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