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兽原创

一茶一坐陷倒闭风波:旧网红失宠,新消费得势,谁都风光不了多久

2020-12-28 10:08:29本站原创 · lingshouke

灵兽按

当下随着新消费崛起的网红品牌,则更缺少文化基因,他们若想代表一个时代,恐怕要先活10年再说吧!

一茶一坐陷倒闭风波:旧网红失宠,新消费得势,谁都风光不了多久


作者/十里 ID/lingshouke

▲这是灵兽第917篇原创文章

又一家港台茶餐厅身陷倒闭风波。

近日,一茶一坐通过官微发布公告称,由于出现门店关闭歇业,将开展预付卡的退卡工作。这则消息直接把一茶一坐倒闭关停的消息推上风口浪尖。

据悉,目前上海的17家门店均已歇业,并可办理预付卡退卡工作。北京仅有的2家加盟店还在营业中,可代办退卡事宜。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港式餐饮”霸占着中国大陆市场,尤其是一茶一坐、翠华餐厅、稻香等品牌,它们在巅峰时期的热度丝毫不亚于当下的网红茶饮品牌和网红餐厅。无论从菜品品质到服务水平,还是管理理念,他们都曾是业内的标杆,也体现着香港餐饮人对于品质追求的精神。

一茶一坐陷倒闭风波:旧网红失宠,新消费得势,谁都风光不了多久


而如今,时过境迁,这些过去的“网红”餐企却是一个个经营不善、业绩下滑,甚至逐步退出内地市场。

从这些企业多年的发展经历来看,从创新慢、供应链和管理无法跟上时代脚步的内因,到疫情致使现金流断裂等外因,都在加速这些品牌的倒闭。

1

一茶一坐的倒闭早生端倪。

今年3月30日,一茶一坐公司法定代表人林盛智退出,变更为沈芳羽;同日,董事吴嘉林、马晓星以及监事曹斌退出;上半年,公司高管离职的消息屡屡传出,甚至在4月时,新京报报道,一茶一坐上海门店已关闭近50%。

尽管此次的公告中也尚未提及门店关闭歇业的规模和原因,但包括央视财经、红餐网等在内的多家媒体均报道,位于上海、杭州两地的一茶一坐直营门店已经全部关门,只剩下个别城市的加盟店还处于营业状态中。

一茶一坐陷倒闭风波:旧网红失宠,新消费得势,谁都风光不了多久


而针对其预付卡退款一事,多位知情人士表示,目前一茶一坐预付余额还有一千多万元,但该公司目前的账面仅剩下几十万,要全部退还预付卡金额恐怕已经不太可能。

从门店大批关停、退卡、现金流以及企业经营信用等情况来看,一茶一坐的倒闭似乎已成定局。

曾几何时,一茶一坐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港台餐饮企业,堪称大陆市场上“台式菜系”的启蒙者,巅峰时期全国门店数超过2000家,一度冲击上市,吸引了不少资本的青睐。

根据天眼查信息,2005-2015年十年间,一茶一坐共融资4轮,每一轮融资金额都超千万美元,融资总额高达6168万美元,领投机构也不乏IDG资本、GGV纪源资本、SMI等明星机构。

在那个年代,曾属于一茶一坐的高光时刻,而今的结局,也让不少消费者叹息。

一位网友就在美团点评中写道:还记得15年前,它们家还是中餐的高端选择,没想到如今都要倒闭了。这几年确实看不见了,它家的菜品典型台湾菜,干净美味,但没什么特色,会员卡的钱用完后,快六七年没去过了。

其实,环顾一众在大陆的香港餐饮品牌,近年来发展不尽如人意的,并不止一茶一坐一个。

一茶一坐陷倒闭风波:旧网红失宠,新消费得势,谁都风光不了多久


疫情期间,香港茶餐厅翠华集团宣布,因控制成本,位于中环威灵顿街的翠华旗舰店将暂停营业,这家旗舰店自1998年9月营业到现在已经有22年的历史。

2017年,翠华餐厅在港交所挂牌,成为香港茶餐厅第一股。

可好景不长,上市后,翠华的业绩不断下滑,增长乏力,市值由最高峰时的81亿港元缩水至4.52亿港元,蒸发了几乎77亿港元。

2019年中期财报显示,翠华集团实现营收8.38亿港元,同比减少6.4%,亏损4450.2万港元,去年同期其净利润为1441万港元,这也是翠华集团2012年在香港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另一家进入内地一度成为“网红餐厅”——稻香集团的命运也不尽相同,倚仗就餐高峰需排队两个小时以上的成绩,趁势北上在内地开出了40多家门店。

只是随着门店的扩展,稻香的风光却没有延续,据最新的半年报显示,稻香集团的总收入比去年同期下滑10%,净利润更是大跌超过50%。

除此之外,还有大咀、大家乐、仙踪林、避风塘等多家香港餐饮品牌,接连在大陆市场走下坡路。

2

港式茶餐厅进入大陆之初,在运营、口味上颇具特色,吸引了大批消费者。

可久而久之,这种新鲜感逐渐弱化,特别是近些年大陆消费者的口味逐渐向“重口味”倾向,港式茶餐厅里的菠萝包、叉烧饭、干炒河粉等被贴上“不合口味”的标签,毫无吸引力。

而面对市场格局的悄然改变和消费者的变化,港式茶餐厅品牌显然不敏感,甚至没有顺应消费升级,对品牌价值重新理解。

放不下引领内地消费者消费习惯的“高姿态”,固步自封在过去的成绩中,不愿意创新,终被消费者抛弃。

有业内人士称,一些香港餐饮品牌的管理者,在管理模式和思维上却表现出了严重固化,港式茶餐厅创新慢,难以迎合大陆消费者,难以适应内地出现的电商、O2O等新兴餐饮消费模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水土不服。

另外,在港式茶餐厅风头正劲时,多家品牌开启快速扩张之路,可问题迎面而来。

以翠华餐厅举例,2012年上市前,大陆餐厅仅4家店,到了2016年达到24家,增长了5倍,可财报显示的营收增长仅2倍。

一茶一坐陷倒闭风波:旧网红失宠,新消费得势,谁都风光不了多久


而一茶一坐也如此,2002年在上海开出首店后,以“多数直营、少数加盟”的经营模式,曾在资本的助力下闯进北京、杭州等23个城市,高光时期开出过上百家门店。

一茶一坐进入大陆市场后,持续亏损至2009年,且爆发集中点多在于加盟的问题上。2008年和2009年,多个加盟商对一茶一坐提起公诉,称加盟时遭欺诈,要求赔偿经济损失,2016年,一茶一坐武汉加盟商发放储值卡后“跑路”,当时公司总部回应称是“加盟商私发未经总部同意的储值卡。”

直到2017年,一茶一坐的CEO林盛智承认,由于定位不清,没有切中消费者需求,决策失误影响盈利,因此不得不关闭逾五成的门店。

无论是一茶一坐,还是翠华餐厅,在进军大陆市场后经营之路越来越难走。

这是因为在香港茶餐厅进军内地后要面对的是比从前大无数倍的市场,各种问题纷至沓来。当问题出现时,餐饮品牌仍旧不以为然,甚至盲目扩张,最终早早退场。

3

餐饮也是一种文化,尤其是港式茶餐厅。

香港学者马家辉曾多次强调:香港文化就是茶餐厅文化。可见茶餐厅在香港饮食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正如茶餐厅兴起受益于80年代香港的流行文化与生活方式的传播一样,如今衰落的背后,同样是香港文化的衰落。

在各大品牌的财报中看到,一众将业绩表现不佳“甩锅”给经济大环境,而近两年,“香港热”逐渐呈现退潮迹象,中国内地旅客数不断下降,直接影响了香港旅游、零售、餐饮的行业发展。

一茶一坐陷倒闭风波:旧网红失宠,新消费得势,谁都风光不了多久


而纵观在内地的港式茶餐厅,即便在行业回暖,餐饮业迅速发展的这段期间,也依然没有感受到“暖意”,反而“寒风刺骨”。

相比餐饮业态的丰富,越来越多元化地顺应消费需求,而港式茶餐厅依旧如同西餐一样,走中高端路线,定位和价格比同类型餐厅要高出不少。

但其实在香港,以翠华为例,始终以低客单价、高翻台率的亲民街边形象虏获消费者,在大陆地区成了不少人口中“没有性价比”的中高端餐饮品牌。再加上店内华丽的装饰,同样的菜品比香港门店高出一大截,难免让消费者心理不平衡,久而久之“脱粉”。

另外,“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是餐饮最大的敌人,在其他餐饮品牌顺应消费升级,打破原有的定位、迫使管理团队本土化时,港式茶餐厅依然没有改变。

百胜中国放下姿态,重新寻找必胜客的定位,不仅价格骤降,研发新品也切合中国市场;小南国打造品牌矩阵,取得米芝莲的代理权,抢夺轻食市场;就连海底捞也“大面积撒网”,先后盯上了面馆、米线、盖饭、土豆粉。

经过岁月洗礼,成功存活的餐厅,大都对于市场发展趋势的理解更加敏锐,反应也相当迅速。

面对着一边是大型餐饮集团矩阵式布局,一边是新晋网红品牌刷屏的行业现状,港式茶餐厅在这场厮杀中显得越来越没有存在感,逐渐被消费者抛弃。

“港式茶餐厅”的兴起,代表着一个时代人对香港文化的憧憬,如今这一些都过去了。但当下随着新消费崛起的网红品牌,则更缺少文化基因,他们若想代表一个时代,恐怕要先活10年再说吧!(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说点什么... 共有条评论

热评 更多>>
  • 媒体哪敢吃人血馒头?

  • 中国零售业的2022:有希望,活下去

  • 人大代表王填:商业不动产应纳入公募REITs 区别于住宅类调控

  • 谁的潼关谁的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