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兽原创

好邻居陶冶:便利店让“吃”变得更轻松

2019-06-12 13:16:31本站原创 · admin

好邻居陶冶:便利店让“吃”变得更轻松

“解决吃的问题,让顾客生活的更轻松;唾手可得的服务响应满足;融入社区。这是做便利店的基本前提。” 北京好邻居总经理陶冶表示。

针对这三点,好邻居在升级改造过程中都有了相应的变化。好邻居绿标店在加入生鲜品类以后,客流得到极大改善。女性顾客明显增多,占比超过55%。此外,固定顾客占比更高,45岁以上顾客群也明显增加。

这种客流的改善,大幅提升了生鲜、日配、面包、百货等品类的销售,让便利店在社区具备生存的可能性。

在5月8日-9日由灵兽传媒、荟捧场主办的“2019中国零售创新峰会暨小业态发展大会”上,陶冶以“'吃'的都市乐章”为主题,进行了演讲。

好邻居陶冶:便利店让“吃”变得更轻松

以下为陶冶演讲全文:

从前年开始,便利店行业确实拿到了很多不错的投资,但我觉得如今所有的竞争者,包括我自己,依然在困惑之中,中国的便利店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1

什么是便利店?

便利店是日本非常特殊的业态,日本人创造了这一业态。有数据显示,全日本人大概平均两天要去一次便利店,他们的门店里面几乎全是食品,其中差不多40%是鲜食产品。

前两年,日本又有一个新的企业崛起了,就是永旺社区店。永旺社区店差不多在2010年左右开始加速,去年大概800家店,东京有500家,单店销售大概在3万多人民币。

欧洲的便利店业态也有特色。欧洲的家乐福有200多平方米的店,里面有各种食品和蔬果,冷藏产品和常温产品。这家店大概3000多个单品,但是运营基本上和便利店一样简单,就是每个班次一到两个人。

接下来是英国的TESCO,这个店特别有意思。在很多小镇上,基本上步行1-2公里,一定会出现这家店。门店里面可以买食材,也可以买即食的三明治,甚至自助咖啡,该店主打的是城市厨房。

好邻居陶冶:便利店让“吃”变得更轻松

还有玛莎食品,玛莎食品里百分之百是自有品牌,他们的店里面也有烘焙间。

图片上的门店位于伦敦CBD地区,这是英国一个很有名的品牌 Pretamanger。很多人其实是把Pretamange当成了便利店一样的存在。在伦敦这样的大城市里,该店的密度基本上跟东京的711差不多。

再说美国。这是美国的全食,这家门店里面有六个自助菜,按重量去售卖,同时店内设有几十张桌子,几十张桌子在美国就算是大餐馆了。同时店内有大量的食材类商品,生鲜、蔬果等等。被亚马逊收购以后,也引入了中国的送货上门服务,不过他们单品没有国内这么多,而且更多的是众包式送货。 

其实这里面主要说明一个问题,在美国,他们认为食品就是服务,这个服务里面包含它的溢价,也包含不同的含义,我们看到美国有一个趋势,就是包括星巴克等都增加食品类的销售,这在过去快餐店,他们非常反感这种方式。

好邻居陶冶:便利店让“吃”变得更轻松

接着是香港,香港这个城市,便利店依然存在。香港的玛莎食品店里面也在卖健康餐。

台湾的全联社是我这些年一直在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全联社整个商品相对比较简单,干货比较多,是以代销方式来销售,保持比较好的价格形象。但他们最新一代改造的趋势是在店内用直营方式增加服务项目,像店内有热便当。门店不大,但是专门做了两个加工间,一个是鲜鱼加工间,一个是烘焙间,并且在门口设置了一个休息区。

看了全球那么多不同的便利店,我只想回答一个问题:便利店是什么。简单总结为三条:1、解决吃的问题,让顾客生活的更轻松;2、唾手可得的服务响应(满足现在年轻人无计划、临时性的购买需求);3、融入社区。

我认为这三点要素,是做便利店基本的发展前提。

好邻居陶冶:便利店让“吃”变得更轻松

大卖场是做一周一次的收益生意,超市是做餐桌的生意,便利店是什么呢?是每餐一次的生意。好邻居早餐的占比已经近三分之一了,然后,是午餐,晚餐并不多。我们的门店也在尝试做夜间便当。因为我们发现,夜间需求其实存在,而且还不小。

换句话说,便利店对于咱们这一代人,或者我们下一代人、后工业化时代的这一代人,主要负责解决吃的问题。无论是新零售、社区生鲜等等,大的融合背后不光是便利店的趋势,我认为这是一个时代的趋势。

2

好邻居的改造升级:红标店与绿标店

说回到好邻居,我们做了很多很多尝试。北京好邻居有三个要点:

1、做区域集约供应链支持的多店型覆盖,密集渗透;

2、要做技术驱动的零售;

3、坚持经营商品和经营用户两个要并举。

这是我自己总结的三条,这些年一直在坚持。 

我们重点是红标和绿标。红标基本上是过去便利店的现存和升级;绿标就是把店靠近社区,怎么样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应对,当然还有很多无人店。核心是红和绿两个店型。

好邻居陶冶:便利店让“吃”变得更轻松

红标店:以服务年轻都市人群和白领为主

去年大概花了几千万,改造了40余家 红标店。总体而言,改造以后利润率有很大的提升,鲜食占比增加了从50%到100%不等。

在今年,我们推出了升级版的CVS++。我在设计过程中有5个点:

1)此次升级是在2.0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研究,做更加智能的便利店;

2)寻找中国人的鲜食组合。美国人用一个餐包加一杯咖啡就能解决一顿餐,日本人可能用一杯关东煮加一个饭团能够解决一顿餐,中国人有没有一个经典组合可以搭配?

3)营运怎么才能更简单,符合加盟店的诉求;

4)食品安全;

5)如何能为顾客带来新的体验,有没有可能成为第三空间。

此外,我们提出了小食堂和深夜食堂的概念,不光是冷食即时加热的产品,我们能够提供几乎是全天侯的热餐,面食作为主打。这类门店设计定位就是60平方米,餐饮的销售是按照热食销售50%,毛利率40%设定的。目前的两家门店都能达到。

我发现快餐行业在设备方面,完全不是我们便利店能够相比。所以,我们好邻居在紧凑的空间里面,增加更多的专业设备,目前用6-12平方米基本上能够呈现。

接下来说到门店的智能化技术。店内传感器的导入,包括自助设备引入,我们做了两年,能够改善员工的复杂程度和压力;我们正在做食品安全监控和废弃物管理。

好邻居陶冶:便利店让“吃”变得更轻松

绿标店:以服务社区居民为主要客户的社区便利店

与以前很大的变化,就是我们在讨论便利店怎么能够回到社区。回到社区依然有鲜食的诉求,但诉求没那么高,不足以支撑店里的客流和销售。所以我们就尝试生鲜的导入。去年年初从合肥学习生鲜传奇的门店后,我们回去果断做一个决定:把生鲜打散。

我认为,这样的效果非常明显,我们的菜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包装好放到柜子里面,很多顾客下班进店直接就可以拿走。此外,我们在设计门店的时候就思考,如何能够做三餐。出乎意料,这个店的早餐(面包)能卖到1100元-1200元的日销售。

绿标店的关键亮点是12平方米-18平方米的专业加工间。这个加工间和我们的餐食店、二类店基本是一脉相承。这个店在真正运营中发现,销售确实很好,客流的改善也很不错,是做得比较成功的项目。

该店今年4月份的最新数据,大概21000元,客单价提升到25%,生鲜占比是23%-25%之间,鲜食加烘焙占25%左右,毛利率是33%,人力配置是12个人。因为这家门店位置不错,处于交通枢纽位置,之前每天大概只有580个客人,现在可以做到950个客人,这是很大的变化。

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变化,我们认为是加入生鲜以后客流得到极大改善。以前便利店60%是男性用户,因为男性夜生活多,买烟、买酒。但加入生鲜以后,女性顾客明显增多,占比超过55%。此外,固定顾客占比更高,45岁以上顾客群也明显增加。

这种客流的改善,大幅提升了生鲜、日配、面包、百货等品类的销售,让我们在社区具备生存的可能性。

好邻居陶冶:便利店让“吃”变得更轻松

3

技术驱动零售

我重点想介绍一下,我们坚持技术驱动零售的理念。我们的技术驱动XBrain计划基本的框架主要两个方面:1、数据协议层;2、数据的仲裁。

我们研究了今日头条整个商业模型包括技术模式,得到一个反馈是它的模式对我们多店的类型有很多适用的地方,所以我们借用它的整个框架重新做了设计。

接下来是Xbrain监控中心,基本可以实现前场高度数字化、前后场实时互动、做可运营的门店。现在我们对温度、对能源的使用,已经可以做到完全监控,对它的反向控制还需要一个过程。

好邻居陶冶:便利店让“吃”变得更轻松

我们的后台订货有一个自动订货系统,我们有常温商品就自动订货,生鲜品类则是基于客流预测做一些辅助订货。

后台还有一个数字运营部门,因为每个门店差距非常大,后台通过这样一个工具,能够循环对品类做诊断,不断找出差距商品。

最后是社群运营,这一块也挺有意思,确实对整个门店的客户服务有很大加分,还能促进邻里关系。

我认为,零售业刚刚开始,就拿便利店来说,它是趋势的存在,并不是泡沫;其次,全球并不是只有711这么一个业态,打掉711的人肯定不是下一个711。

我分析认为,技术的重大变化,是推动零售物种变化的重大契机。如果没有技术的导入,我认为零售企业,包括像沃尔马和711不可能做到如此大的规模。

科技以人为本,技术导入我希望可以让我们零售更加温暖,更加温情,我认为以人为本是技术的方向。

最后给大家加油,谢谢。


(作者:lingshouke 编辑:lingshouke)



说点什么... 共有条评论

相关推荐 更多>>
热评 更多>>
  • 媒体哪敢吃人血馒头?

  • 中国零售业的2022:有希望,活下去

  • 人大代表王填:商业不动产应纳入公募REITs 区别于住宅类调控

  • 谁的潼关谁的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