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资圈

零售行业如何渡过疫情危机?这是一份行业自救指南

2020-03-19 11:34:27中欧视角 ·

来源:中欧视角

疫情期间,为了减少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人们主动在家隔离,线下零售店纷纷关闭,往昔热闹的商超、购物中心也变得门可罗雀,零售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如今,该行业正面临哪些严峻挑战?在自救过程中,小型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分别应采取哪些策略?美特斯邦威原董事总裁王泉庚(EMBA 2004)曾在服装零售行业浸淫多年,他结合自身的实战经验,对这些关键问题予以了解答。

此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众多行业产生了广泛而显著的影响,尤其以酒店、餐饮、旅游、零售等行业首当其冲。我曾在服装零售行业工作多年,所以主要谈零售业的生存策略。考虑到企业的体量和发展阶段不同,应对之道应有所差异,所以在具体探讨时,我对小型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的应对措施进行了严格区分。

零售业当前面临三大挑战

疫情期间,零售业主要面临着三个挑战。

第一,销售大幅下降。疫情期间,消费者大都自主在家隔离,消费频次骤降,加之大量线下门店关闭,导致企业的销售大幅度下滑。

第二,负现金流压力。企业无稳定的销售收入,但每天都会产生人工与租金成本,导致负现金流运转,面临巨大压力。

第三,复工困难。一些零售店铺、工厂、物流等尚未全面复工。

行业何时才能摆脱疫情影响,重新回到发展正轨?有专业人士根据历史上的疫情周期,对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未来趋势进行了预测,认为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底是“疫情爆发期”,3月至5月底是“疫情消退期”,6月初直至年底将进入疫情后的“全面恢复期”。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已经陆续复工,政府和企业都努力在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之间取得平衡。对企业而言,如何安全复工并平稳度过当前的困难时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小型零售企业生存策略

此次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冲击尤为猛烈。2月初,来自清华、北大的学者联合调研了995家中小企业,发现有34%的企业账面现金只能维持1个月,33.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7.9%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也就是说,85%的企业账面现金熬不过3个月。

如何度过负现金流危机?在接受调研时,22.4%的企业计划减员降薪,21.2%的企业准备贷款,16.2%的企业选择停产歇业,13.6%的企业股东选择自己增资,还有10.2%的企业选择民间借贷。部分企业则表示会采用多种途径,以度过现金流危机。

小型企业如何缓解现金流危机?我认为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控制现金流支出。如降低采购目标,减少新采购货款支出;自下而上自愿协商降薪,共同克服困难;降低租金,关闭亏损店铺;减少不能产生直接收入的广告与营销推广费用;根据各地政策,申请延迟还贷及税费减免支持等。若实在难以自救,可暂时停产歇业。

第二,处理存货,增加现金流入。库存占用大量现金,且每天都在贬值,企业要尽最大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卖出存货,回笼现金。拿服装零售行业来说,可全员营销,转至线上销售,或卖给缺货的电商折扣促销。2019秋冬积压库存及时处理,2020春装及时上市线上销售。

第三,增加融资渠道,补充现金流。企业可通过银行借贷、股东融资、民间借贷、员工入股等各种方式,增加现金存量。

除了保证现金流,根据对疫情未来趋势的预判,我认为企业可分为三个阶段来展开自救。

第一阶段(当前-3月底):政府开始实行分区、分级政策,在做好安全防范的同时恢复生产经营,但市场整体趋势依然较为惨淡。小企业要做好三件事:一、安全复工,恢复经营与生产;二、降低一切不必要的成本,向上游争取支持;三、用各种方式处理库存,回笼资金。

第二阶段(4-6月):市场进入疫后消化期,大家开始消化疫情所带来的恐慌心理,部分企业恢复招工,但整体消费依然疲软。小企业要继续清仓存货,对新品进行快速补货,做好下半年的产品开发,并努力拓展线上渠道。

第三阶段(7-12月):政府投资、银根宽松等利好较多,市场消费回暖,旅游、电影、餐饮等行业或出现报复性消费。小企业要保证秋冬需求产品的供应,快速补货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并全面推广数字化战略。

大中型零售企业生存策略

大中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比小企业强。面对疫情,其采用的策略和小企业有所不同。

清华经管学院的学者2月份对212家大中型民营企业(其中有114家上市公司)展开了调研,发现疫情对它们的影响主要是限制开工(56.1%)、订单下降(42.0%)、人工成本负担过重(29.7%),其次才是资金短缺、供应链中断、人员不足、固定成本负担过重、信用和债务危机等风险。

该调研还发现,不同规模的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不同。营收规模越大的企业,开拓市场、开发新业务的动机越强。资产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在摸索应对策略时,70%会选择关注员工,38%会选择加大开拓与创新,35%会选择压缩成本。

面对疫情,大中型企业可采取哪些举措呢?我认为可从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激发员工信心,明确方向,践行价值观。大中型企业的情况和小型企业不太一样。小型企业面临着现金流的生死考验,有些企业为了活下去,只能减员降薪。但是,人力既是成本,也是企业的宝贵资源。疫情之下,员工们本来就恐慌不安,如果不是员工自愿,公司从上到下硬性裁员降薪将会打击士气,造成更大的恐慌。优秀人才可能会流向竞争对手,树倒猢狲散,企业就更不可能度过危机了。

例如,疫情期间,林清轩品牌创始人孙来春在线下337家门店大部分关门、业绩下滑90%以上的情况下,写下《至暗时刻的一封信》发给全体员工,表达了对员工的关爱,明确了全员营销、全面线上营销的方向,激发了员工的信心和斗志,最终企业得以起死回生。

第二,加大开源力度,创新业务模式。这里的“开源”包括客户开源、渠道开源和产品开源。

客户开源:企业要推进社群营销,提升用户黏性与复购率,开辟新客户。例如,服装品牌如茵曼有600多家线下门店,疫情期间90%都闭店了。于是,企业紧急调整,采取了“社群营销为主,实体店为辅”的策略,让门店店主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和用户沟通,每半小时推出一次特定商品。最终,“茵曼微店”小程序的日销成功突破百万元。

渠道开源:企业需从上至下全员营销,拓展线上新型渠道业务,推动数字化转型。例如,安踏发动全员线上销售,从总裁由上至下,人人开微店;美特斯邦威、巴拉巴拉等企业的每个员工,都在朋友圈发产品海报。

产品开源:企业要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洞察客户需求,重视研发创新。拿服装行业为例,一方面线下店铺库存积压,另一方面电商企业缺货,因此可横向合作。2020年春季新品可以整合到秋季,而夏季商品生产跟不上的暂时不生产,秋冬季产品可延伸成适合疫情后消费的成长性品类。

第三,减少开支,压缩成本。2019年,由于经济增速下行,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感到日子很难过。疫情冲击更使得情况雪上加霜,企业未来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会更大。目前很多大中型企业项目繁多、组织臃肿、人员冗余、效率低下、资金浪费等情况比较严重,非常有必要进行瘦身,以减少开支、压缩成本。总经理和财务总监要紧急牵头,制定出当下的成本费用控制计划和关键任务,明细到具体项目,按周、日、负责人等推动执行到位。

第四,增加融资,提高现金储备。在清华大学调研的212家大中型企业中,现金流可维持6个月以上的占42.0%,可持续3-6个月的占34.9%,合计超七成,可见现金流并不是大中型企业最突出的问题。但不可忽视的是,仍有23.1%的企业现金流将在3个月内枯竭。现金储备最少要能保证企业平稳运行3-6个月,出于安全起见,这一标准可提高到6-12个月。

第五,调整年度经营计划,复盘优化企业战略。由于受疫情影响,企业去年所做的2020年度经营计划和预算基本宣告无效,要马上重新复盘,系统性调整年度经营策略、经营计划与人、财、物和时间资源的配置。具体而言,需在以下方面进行复盘和重新规划。

重新预测销售收入。销售部门要重新预测店铺每月的销售,主要是预测疫情对3-6月的直接影响以及7-12月的间接影响,从而重新设定店铺拓展目标。目前来看,一季度销售直接受创,二季度销售可能惨淡,三季度销售有望回升。

重新预测净利润与现金流。财务部门根据销售部门的收入测算每月的硬性成本支出,得出净利润,进一步测出净现金流。根据预测结果,总经理牵头与核心高管讨论,设定疫情期间与全年的净利润、净现金流目标。很多领导者不喜欢看财务数据,但现在一定要学会细看财务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这样提出的措施才能精准有效。

重新复盘制定年度经营策略与经营计划。企业根据年度净利润、净现金流目标,倒推年度业务计划。总经理牵头指挥各部门负责人,协同复盘年度经营策略、年度经营计划(现有店铺零售计划、新开店铺计划、商品开发与采购计划、营销推广计划)、绩效考核计划。

复盘优化未来3-5年的战略。总经理和战略部门要密切关注疫情变化。大型企业还要思考集团业务组合的战略取舍,做好未来战略布局系统性风险的风控。对扭亏无望、没有未来战略价值的项目关停并转,长期布局好“战略三层面”(巩固和拓展核心业务;建立新兴业务;创造候选业务)的发展节奏。

到了现阶段,我们基本可以判定,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期、阶段性的,而非系统性、结构性的。企业一定要有积极的心态,采用上述手段展开自救,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只要对未来始终抱有信心与希望,就一定能迎来最终的春暖花开。

本文根据王泉庚校友的直播《疫情之下,零售业的生存策略》整理而成,内容有删节,经校友确认后发布。

编辑 | 岳顶军

责任编辑 | 雷娜

说点什么... 共有条评论

相关推荐 更多>>
热评 更多>>
  • 媒体哪敢吃人血馒头?

  • 中国零售业的2022:有希望,活下去

  • 人大代表王填:商业不动产应纳入公募REITs 区别于住宅类调控

  • 谁的潼关谁的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