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新资讯 就在灵兽网 www.lingshouke.cn
两会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代表们的众生相;两会是一场秀,但秀不是目的,目的是为行业发展争取政策支持;两会是行业与行业泾渭分明的辩论场所,在其位谋其政,没有孰对孰错。
对于企业而言,经济环境不好,为什么华为和美的依然可以做到行业龙头,发展很好?或许,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所言:真正逼死各行各业的,不是马云,不是阿里巴巴,也不是任何一个电商,而是固守昨天的思想,不考虑用户变化,害怕拥抱未来的老板。
某种程度上说,每一年的3月,也是这些企业家代表委员们的一次商战。这个战场没有面对面的竞争,但有着台上台下的较量——为各自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而四处发声。
(一)不是实体不行,是你不行
能让马云写出1500字的文章来专门应对的事情,估计也不多。
但两会代表看来是可以做到的。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马可波罗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平在两会期间表示,公司只授权了两家网店,但淘宝上竟然冒出了500多家店铺,严重扰乱了其价格和服务体系,更是对实体经济的釜底抽薪。他还表示:“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做实体经济了,因为前途不明,因为创新和做品牌到了最后没有效益,马云在这个里面是有‘功劳’的啊。”
这个话分量不轻,就差没给马云扣一顶实体经济下滑就是他这个家伙造成的帽子了。
这个搞法来者不善啊,马云不可能沉默。果然,马云回击了,在微博上发出致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千字长文,呼吁两会代表委员们像治理酒驾那样治理假货,“假如销售一件假货拘留七天,制造一件假货入刑,那么我想今天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食品药品安全现状,我们国家未来的创新能力一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马云还举例称,对涉假行为的法律规定,很多国家奉行严刑重典,如美国,初犯10年以上的监禁,重犯20年以上,公司会罚到破产,连携带使用假货的人也会面临拘留,如此才有了今天美国的创新环境。
但中国法律规定,制假售假案值5万元以下没有刑事责任;5万元以上的顶多判7年。这是20年前的法律和10多年前的司法解释,严重脱离实际,结果是今天99%的制假售假行为不了了之,200万的案值罚20万,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却无人真打。
马云这篇“伐假檄文”迅速得到了柳传志、雷军、郭广昌、牛根生、沈国军等企业家的力挺。
话说回来,灵兽君认为马云的这一呼吁是可行的。制假售假的问题应该用重刑加以解决。这才是对实体经济真正的支持,而不是一味纠缠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应该抵制虚拟经济。
如果现在还秉持这样的思维意识,就应该考虑一下智商的问题了。就如一位网友所言:马车没生意都是汽车害的,所以要求政府拿出管制汽车的法规——这种逻辑让人无言以对。
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年前曾声讨虚拟经济,两会期间,他也表示,互联网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准确性。但有些电商,花钱买流量。他们评估的价值,是由流量来评估的。花100块钱从企业买过来东西,自己贴20块钱以后,以80块钱的价格卖掉,把实体经济的价格体系破坏掉。今后如果垄断了市场的话,再抬高价格,会冲击实体经济。
这一担忧倒是不无道理。不过,宗庆后也不像年前那么偏激,他认为,互联网发展对实体经济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是有好处的,而不仅仅是冲击。很多人把传统行业的“灭亡”归根于电商的崛起,却不实打实的考虑时代的变迁,一些没有战略眼光的企业注定是要被淘汰的,电商不过是加速了这个过程,更加优胜劣汰罢了。
宗庆后似乎还一下子全明白了,他说:其实,真正逼死各行各业的,不是马云,不是阿里巴巴,也不是任何一个电商,而是固守昨天的思想,不考虑用户变化,害怕拥抱未来的老板。
这一点与全国人大代表、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的观点不约而同。刘永好表示,不是说实体经济不行,而是在于你我行不行。都说实体经济不行,为什么美的和华为依然可以成为行业龙头,发展的很好。
他认为,目前实体经济转型难在整体的转型和提升,国内很多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往往很熟悉压成本、扩规模这些老方式,但在今天成本已经不能无限压,规模扩大也未必好的情况下,就算营销、服务到位,产品没有转型依然难见成效。目前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年龄偏大,对于新兴的互联网营销、新兴的转型意识不足,所以跟不上节奏。
如果实体企业都有这样的真正务实和清醒的思维,实体经济一定能迎来新的春天。
(二)为税而争——呼吁征税
税,还是税。
向电商征税依旧是3月春天里最热的话题。
“近年来,电商增速接近很高,严重冲击、挤压了实体零售,其中固然有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但更多的与政策倾斜、监管缺失、违法纵容等不正当竞争有关。特别是与逃避税收、低价倾销等等,给平台电商带来的不正当竞争优势有关,监管执法部门宽待电商、苛责实体的现象非常突出。”在零售行业内有议案王之称的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填,再一次向两会提交议案,呼吁推进电商公平纳税。
王填认为,中国零售业已经进入新零售阶段,线上线下将会高度融合。因此,电商公平纳税(尤其是C2C电商)已经到了必须实际解决的阶段,以便营造实体和电商公平竞争的环境。
要说中国实体商业和电商之间还有什么是完全对立的,当数实体零售业认为电商税收上的不公平。另一全国人大代表、邯郸阳光董事长韩玉臣也同样持这一观点。
这是一个已经持续了数年的老话题。事实上,该不该纳税已经没有异议,剩下的是如何纳税的问题。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数据,以2015年为例,面向最终消费者的3.8万亿的网络销售额中,2万亿B2C行业的电商企业和传统商业企业的税负相比基本相当。而约有1.8万亿的所谓“C2C”电商销售额的税负,与其它2万亿销售相比较而言,存在着较低的情况。
从这个数据来看,电商并不存在不纳税的现象,而“C2C”就是个体网店——指向也很明显,淘宝目前是个体网店的最大平台。但这又衍生出一个问题,个体网店就相当于线下的个体工商户——两者是否能等同对待?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对个体网店征税,最大的可能是网店将税率直接加到商品价格上,最终仍然是消费者买单。
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则认为很多网店已经是公司化运作,这不公平。他发布微博称,今天的虚实之争,不应该是优劣对错之争,而应该是公平之争。“相当多所谓的个人网店都是成规模的公司化运作,而且享受到了比实体店更特殊的超级待遇,比如:可以无照经营、可以不缴纳税收、可以无固定经营场所……劣币驱逐良币。”
这么多大佬呼吁,表明这一问题确实越来越严重。同时,行业的规范化也是必经之路,征税显然是大势所趋。不过,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是,这些个体网店全部统一征税后,究竟能对实体商业的公平竞争起到多大的冲抵效应?
这是实体商业需要重视的。
(三)为税而争——呼吁减税
备受关注的全国政协委员、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关注的还是税费问题,他在两会期间直言不讳地表示,要出台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困难,最好的措施是给小微企业免税,而非减税。
在刘永好看来,实体企业感觉近两年税费过高,是因为前几年竞争不充分,行业利润空间大,税费高一点也没有过多感觉。此外,地方上制订的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让税费得到了减免。这几年毛利下降、产品过剩、竞争激烈,税费问题就凸显现出来了。
电商征税过后,是去年许多企业家希望减税的呼声,政府注意到了。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赤字率拟3%,保持不变,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减税降费,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认为,去年以来,政府加大了减税幅度,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没有切身感受。对企业来说,就是希望能尽快能把减税降费落到实处,为企业的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为什么国家推出多项降成本的举措之后,为何企业切身感受却不强烈?
注册税务师李宁认为,首先是因为国家的减税政策只惠及了部分行业和企业。例如营改增,减税惠及了原先征收营业税,现在改为增值税的第三产业企业。但原先征收增值税的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企业并没有享受到减税实惠,或者说虽然通过取得第三产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降低了一些税负,但对企业的影响不大,所以近期制造业税负问题反映比较强烈。
比如,曹德旺“福耀玻璃”发布的2016年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16年福耀玻璃总营收为166.21亿,净利润为31.44亿,2016年上缴国家税收总额为21.03亿,上缴税收占其净利润的比重高达66.89%。
因此,中国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其实并不需要纠结于虚拟与实体之争,也不必过多在电商和实体之间进行对立,最需要的就是进一步减税,为企业的转型和升级迎得时间和空间。
在这方面,政府需要做的显然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