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灵兽第1716篇原创文章
品牌心智出来了,你才有流量和顾客信任,才有流量的复利。
作者/楚勿留香编辑整理
ID/lingshouke
下场做硬折扣的零售企业越来越多,尤其是今年美团、京东等互联网大厂入局,让原本竞争就非常激烈的赛道,越发扑朔迷离。
各家有各家的打法,冠派客创始人林永强认为,仅靠模式创新,只能获取短期流量红利;硬折扣应该坚持长期主义,持续为顾客创造价值,建立品牌心智才能带来流量的复利。
在灵兽传媒和超采会于2025年10月30-31日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零售创新峰会暨小业态发展大会与中国零售供应链展览会上,林永强做了以《传统超市硬折扣转型——冠派客的主张》为主题的演讲。
下为演讲全文(有删改):
各位零售同行,大家上午好。
现场有很多熟悉的朋友,我跟大家一样,都是从传统业务里摸爬滚打出来的。
这两天我一直在会场,听各位嘉宾的分享,听到很多关于“调改”和“硬折扣”的讨论。
我的理解是,目前“调改”的方向更多是往品质化、往上走。我们看,永辉的调改,实际上是舍弃掉了一些中腰部、低消费层次的顾客,希望往品质化方向走,升级客群。但并不是所有零售企业都适合这么调,也不是所有客群都会往上走。

另一部分消费者,尤其是中低层级消费人群,他们在今天的经济环境下更需要“性价比”,需要“省”。因此折扣业态的空间非常大。而像我们这样“纯粹做折扣”的公司,也必须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做超市做了25年,而今天之所以要做硬折扣,是因为我们看见了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流通效率的变化,看到了传统零售效率的低下。
我认为,传统的零售现在更需要的是“折扣化转型”,但在原有企业内部推动这种转型非常艰难。供应链与供应商的协同方式并不适配。一旦提出新的要求,传统业务部门又会找供应商“算账”,导致内耗巨大。
此外,我想特别提醒大家:一定要关注“即时零售”。
1
折扣不是唯一的变量,要关注即时零售
昨天,有位投资人的分享也强调要关注即时零售。
有判断认为,未来即时零售会占到快消品销售的75%。75%的判断当然非常主观,但我个人是验证过的,或者说我认为它已经接近这个状况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山姆的前置仓业务销售占比已经过半了。永辉在大量闭店,但又在同样的场地不断开出前置仓。
我问过身边的朋友,十个人里有八个人一年都不去超市了。这背后是消费者行为、渠道、流通方式的变化,而很多传统零售企业几乎没有感知。
我为什么最终选择全部退出传统业务,而去做冠派客?

因为要做“全品类”或者全渠道我没有能力,供应链也不支持。那么倒不如选一个细分赛道或品类做深——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机会。
我觉得这件事可能跟在座所有人都有关。不管你是做“调改”,还是做“折扣”,还是做什么,一定要重视即时零售对你的影响。
即时零售从诞生起就由资本和大平台推动,因此门槛并不低。现在传统电商自己也认为机会不大了。未来,“买菜”是最容易被线上化的。
我认为,生鲜需要“到家”,因为它是半小时内的即时需求,就像送餐一样,不能等两三个小时。
所以,冠派客就选择了在购物中心开店,并且只做标品。我认为,顾客要我的东西没那么着急,他可以有计划性地购物,我们暂且舍弃了生鲜品类,这是我们的一个选择,品类选择要与即时零售错位。
2
零售人普遍的焦虑:流量塌陷
我们为何要做硬折扣?
大家很明显地能看到,消费者购买的渠道变得轻而易举。他们能获得的商品和服务,不但价格优、服务好,体验还更好。那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我们同行聚在一起,表面开开心心,私底下其实都很焦虑,核心是流量的问题。
2001年,我在家乡的一个小县城开过一家3000平方米的超市,每天买单的客流量接近一万人,而那个县城当时只有十万人口。我自己都无法想象,相当于十分之一的人每天来我的店,那时的利润也相当可观。
但今天呢?相比20年前,我的现在能力比那时的我“强”得多。但生意却不一样了,这不是人的问题,而是趋势不可逆,消费者可以选择的渠道太多了。
另一个问题是,供应链效率极差。传统零售抓的那一盘货,基本上是零售通路里最差的货,成本也相对较高。

很多同行到我们冠派客店参观交流,它们发现有三分之一商品的售价,比他们的进价还低。
有个品牌在广西的总裁来了以后,回去给我打电话说他把采购总监开掉了。我跟他讲,你开掉采购总监没用,你要开掉的是你自己。这与个人没关系,这是当下中国整个留守流程机制的问题,你可能不信任采购,但大家都是这个状况。这种情况必须改变,如果不改变,你拿什么去服务消费者?
此外,就是收入的不确定性,让折扣业态迎来全球性机会。
今天消费者收入不确定性高,要养孩子、要还房贷、生计压力大,因此在能省的地方越发理性。
换言之,消费者的消费变得非常谨慎。现在竞争强度越来越大,但顾客的客单价还是在往下走,我的门店是这样,不知道在座各位如何?消费肯定是越来越理性,而且非常追求性价比。这时,正是“硬折扣”业发展的机会。
从全球来看,硬折扣也往往是在战后修复、金融危机或收入不确定时期发展最好。
当人们要承担房贷、子女教育等生活压力时,他们会在能省的地方理智地节省。
那么,机会点在哪里?
原来快消品的分销链路太长了,过去的“经销制”已经不适合现在了。电商时代,工厂要能直接触达C端,中间各环节的加价空间巨大,直播电商进一步打掉了经销商环节。

今年,我在南京糖酒会上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本来糖酒会这种场合是服务经销商的,给经销商提供条件去找商品。结果,今年糖酒会现场变成了直播大场景。
我看到一个牛排预制品品牌,几十号人在那边做直播,他不管你是批发商还是其他渠道商,直接在现场做生意。那个场景让我想到,中间链路本身极其不可靠。
我做零售业务,也接触到了很多全国性大品牌商的销售负责人或老板。他们现在能给到区域经销商的机会和空间越来越小,大的渠道基本实现直供,因为经销商的服务能力也达不到。
链路一旦被压缩,里面就有很多机会。
线上线下来对比,到底谁有优势?

我们做了很多商品对比,发现比如一个快消品,工厂价是5块钱,在线上要送到消费者手上至少得卖到10块钱,因为有流量成本、物流成本和退货成本。
这几天,我在考察顺丰的一个仓,他们现在处于“双十一”的高压状态,承担晋江一带鞋子的线上配送。他们智能分拣产品线非常发达,我问他们现在是不是一年最忙的时候?他们说不是,最忙是双十一之后的退货高峰,所以线上的成本非常高。
我们也接触了很多在抖音成长起来的品牌,他们去年在抖音很有优势,但今年流量成本高了,就必须要到线下来。我认为,线下的成本其实更低,我们原来觉得线下店成本高,是因为传统线下店的模式太重。
另外一个机会,在供应侧的产能。
就算大品牌商也在控价、控渠道,但窜货、乱价的,基本上都是大品牌商内部为了完成业绩,在不同区域间倒手。他们处于一种内部协同又矛盾的状态,在做货品的倒手。这里面也有大的机会。
3
冠派客如何做“硬折扣”
我们选择最简单粗暴的硬折扣,它不允许复杂关系,逻辑非常清晰:
1、小面积。300–400平方米,基本都开在购物中心,不占用消费者专门购物时间。经营品类主要包括酒饮、家居、个护、粮油、潮玩等。
2、SKU做小,控制在2500个以内。每个买手手上是分配好的,你要进一个单品,就必须出一个单品,严控规格,我们用宽品类、浅库存的模型,而且只做标品,不做散称。
在产品选择上,我们选择“大牌”,但不一定是最传统的大牌,也可能是现代品牌或高成长性品牌,是消费者认可的品牌。
3、装修极度简单,基本上不做太重的投入。设备+装修+人工,全部算进去,每平米1000元。有时我们做“快闪测试点”,不合适就整体撤走,几乎无损失。 连招牌都是用可拆卸的桁架做的,做到极致简化。
4、人员极简。300平方米配置5人,现在挑战4人。所有成本加起来必须控制在10%以内。一个员工要做到10万/月的销售额,这是最基本要求。

5、供应链重构,缩短流通环节。这里面有很多细节,比如我们通过飞书把规则定得非常简单,供应商按规则来,包装、数量、运输方式等全部标准化,不需要额外沟通。这些看似琐碎,却能在流通环节省5–15个百分点,这个空间足以让商品具备竞争力。
我们在定价上非常克制,能省出来的利润,直接让给消费者。店里最常听到顾客问的问题是:“这么便宜,会不会假的?”
我们拒绝价格游戏,不做变价,不搞套路。“全网比价,有优势才卖;没优势就放弃。”
我们的顾客画像,是客观、冷静、聪明的消费者。主要是中产和准中产,70%的用户是女性消费者。在苏州、厦门这样的城市,年轻人特别多,而且他们原本就是线上的重度用户。很多品牌在我们这里比电商双十一活动时的价格还便宜,所以这个价格机制就出来了。这是我们的一个特色。
供应链效率非常重要,做折扣店如果供应链上做不到极致,根本做不来。但我觉得最难的、最关键的其实是运营效率,它决定着壁垒的高低。
在中国这样的市场环境里,大家要拿到一些商品的渠道价格,其实壁垒差异不大。但在运营效率的改善上,还有很大很大的机会。
最后,我想分享几点思考:
现在很多投资人喜欢讲“模式的机会”,能不能搞个新业态快速成长,两三年上市。他们想找到下一个能快速成长的项目。但我觉得,如果我们去做一个新业务,不要太去想这样的事情。

当我们不能驾驭很多炫的新东西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老老实实沉下来做商品,这才是我们要去干的事情。
所以,冠派客的业务更应该坚持:
产品要正,坚持零售的根本,持续创造顾客价值。
重视品牌心智:现在大家都在讲模式,很少人关注品牌心智。但我个人很重视。我们希望传递“大牌品质,硬折扣价格”的概念。
做折扣业务很容易被划为低质、廉价,所以我们坚持品牌的心智和品质感。品牌心智出来了,你才有流量和顾客信任,才有流量的复利。就像去山姆一样,消费者能获得一种确定性——能买到优质、价格适中、喜欢的商品。
冠派客的愿景是“为每个家庭节约30%的日常支出”。目前,在我们所在的区域,消费者给我们的认可,基本上达到了这个目标。
相比于线上或当地的前置仓、实体超市,我们至少能帮顾客节约30%的成本。
谢谢大家! (灵兽传媒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