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从“千店扩张”到“百店盈利”:小业态在下沉市场的生死突围

2025-10-09 10:06:42本站原创 · lingshouke

所有行业的弯路,最后都会变成共识

在零售小业态这个板块里,“只开不算”成了近两年最贵的错误。更准确地说,是“算得太晚”。

从零食集合、社区便利,到鲜品小超和会员店的迷你形态,下沉市场的风刮得凶,泥沙俱下,谁都想试试自己是不是那颗“能从县域起飞的独角兽”。但现在大家都发现:故事好讲,模型不好写;门店好开,盈亏难抹平。

门店多了,是不是系统就强了?速度快了,是不是代表组织跟上了?从“千店扩张”到“百店盈利”,这个转身不小。

更难的是,谁都没做好准备。

低成本、高毛利、快复制的“幻觉”

小业态一直都热,但2021年起,小业态似乎成了最热的赛道。

加盟门槛低、供应链标准化、毛利空间看着还不错,社交平台上刷屏的是“35岁前开出10家店”、招商文案写的是“首月回本”,投资人问的只有一句话:“有几家店?”

但有些门店是开出来讲故事的,不是算账的

零食集合模式最先冲在前面:2021年起头部品牌开店数量翻倍增长,最多的宣称“月开200家”。但到了2023年,舆论开始反转——闭店潮、供应链断裂、加盟纠纷开始轮番登场。几乎每一家零食品牌都经历了“冲上热搜—关店—辟谣—沉默”的路径。

便利系统也没好到哪去。一位区域加盟商说得很直白:“上面就会拉群发物料,具体怎么卖、怎么选SKU、怎么管员工没人教。”一开始亏两千,一年后亏两万。

至于那些用会员制、精选商品、仓配一体来讲小业态升级逻辑的新玩家,在试图复刻“山姆的灵魂装进夫妻店的皮囊”时,也卡在了客单价和供应端双重失配上。

下沉市场的确是中国最广阔的消费底盘,但它也最现实。消费者没那么容易被概念打动,开张仪式之后,拼的就是动销、服务、选品、黏性,还有一句话:钱是不是真的留得下。

模式没崩,是你没弄清模型

很多人说“零售生意没有新故事”。

错了,零售最怕的是拿错剧本讲故事。

小业态不是不能开快,而是快的时候有没有想清楚三件事:

模式能不能盈利;

盈利能不能复制;

复制能不能规模化。

有品牌是从300家开始亏的,也有从第8家开始乱的。关键不是开了多少,而是有没有一套从组织—商品—运营—财务穿透到底的逻辑。

我们整理过几类常见死法:

表象

实情

SKU多

实际动销不到30%,卖场像仓库

毛利看起来高

扣掉报废、配送、人效,毛利净值低得惊人

门店都“标准化”

消费者说:这家跟那家完全不一样,品控像投骰子

社群很活跃

是总部发海报,没人管顾客在问啥

最本质的问题是:太多品牌在讲“模式”,但没人敢把“模型”拿出来摊开算。

不是不赚钱,是不想慢慢赚钱

“千店扩张”是对“百店盈利”的绑架。

有的创始人会说,“要跑得快才能让资本相信”。但资本早变聪明了,他们更关心的是:你的单店模型、盈利周期、组织成本控制、SKU动销结构,有没有构成正向闭环。

我们看到,一些真正稳下来的品牌,反而是从第一天起就不那么“上头”的那一拨:

1. 有品牌在50家店前,就建立了完整的“单店盈利模板”。每天盘一次货,周清一次动销报告,月复盘坪效和人效;SKU从来不超过400个,月坪效要压线9000元以上;每位员工小时产出不得低于80元,否则强制调岗。

“有越来越多小业态操盘团队在第一轮扩张后,省略花哨机制,开始以单店盈亏模型为核心,不再盲目追规模,而是回归‘一店好活’的系统思考。”

2. 还有品牌干脆转回直营,把加盟都暂停。他们说得很坦白:“加盟扩张有红利,但我们还没准备好。”这不是慢,这是对效率的敬畏。

3. 一家社区便利,SKU不做多、品类不花哨,就围绕“孩子放学能买啥、老人晚上来点啥”选品。结果发现,复购频率是周边夫妻店的1.6倍,社群活跃度远超加盟体系。

在下沉市场,什么都能将就,就是不能将就商品结构和人效逻辑。

加盟制不是坏制度

2023年,不少品牌加盟业务腰斩。一位招商负责人说,“我们当时觉得加盟越多越好,现在是怕加盟商来问要不要关店。”

加盟不是错,是错配。

总部没有培训体系,加盟商找短视频看选品;没有数据看板,就靠“感觉”进货;一旦区域不适配,亏损周期拉长,就变成“加盟跑路—总部追债—品牌被黑”。

真正的加盟系统,需要背后是:

实时可视化的数据监控;

区域差异化SKU配置机制;

商品冷启动逻辑;

动销数据快速响应的补货/退货机制。

说到底,加盟制也分“能控”和“不能控”,不是你把群建起来就算赋能了。

问题在会上说透

2025年10月底,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中国零售创新峰会和零售供应链展会将联袂举行,灵兽传媒和超采会联合主办。

我们不会拿会场当渠道,更不会把话题做成“讨好型内容”。

我们关心的问题是:

1、有没有品牌能把“百店盈利”的账摊开讲?

2、有没有操盘手能展示单店动销结构的动态管理方法?

3、有没有人敢聊组织如何撑起加盟复制这件事?

4、到底哪些商品,才是“小业态”的真实高频需求?

我们欢迎来学习的人,但更想见识敢掰开揉碎自己模型的品牌。只有模型能跑通,小业态才不是阶段性的战术,而是零售真正的战略分支。

下沉市场不是容错率高,而是容忍度低。

在这个市场里,讲完“千店扩张”的故事并不难,但能把“百店盈利”的模型算清楚,才是下一个五年最值得赌的方向。

有些人靠风口红过,但更多人靠结构活下去。现在,正是清醒人的时代。(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说点什么... 共有条评论

热评 更多>>
  • 盛和汤龙:零售数字化,开启经营导航

  • 叮咚买菜规模创新高:三季度GMV 72.7亿元,全年预计新开仓110个

  • 今年已涨薪2次!京东4000名采销“新兄弟”能否为直播电商破局 作者

  • 勇于改变,拥抱回暖:北京连锁与物流协会携手行业企业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