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奈雪,亏损何时休?

2025-09-11 09:21:45本站原创 · lingshouke

▲这是灵兽第1672篇原创文章

高端标签失效后,奈雪还能靠什么翻身?

作者/晴山

ID/lingshouke


1

亏损独苗

下午三点,北京朝阳区一家奈雪门店里,零星坐着几位顾客。收银台前排队的人寥寥无几。

“这家店以前要排队的,现在随时都有位置。”在附近写字楼工作的白领小雨对《灵兽》称。她手里拿着一杯28元的“杨枝甘露酸奶昔”,这是她近半年来来第一次在奈雪消费。

“价格相比茶百道或者蜜雪冰城,确实有点贵,现在平时很少来这里消费了。”小雨坦言,奈雪虽然之前品质不错,但性价比让人犹豫。

这样的场景,或许正是奈雪“高端”定位与现实之间不符的尴尬,也是是奈雪2025年上半年业绩下滑的主因之一。

2025年8月27日,奈雪控股有限公司公布中期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1.7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4.4%;经调整净亏损为1.18亿元,虽然同比收窄73.1%,但仍是上市茶饮企业中唯一亏损的品牌。

奈雪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描绘了一幅不容乐观的图景。总收入21.78亿元的数字,相较于去年同期25.44亿元,呈现双位数下滑趋势。这种下滑并非无缘无故,而是公司主动战略调整的结果。

奈雪在上半年关闭了160家经营不善的门店。截至2025年6月30日,奈雪门店总数为1638家,其中直营门店1321家,加盟门店317家,分别较2024年底净减少132家和28家。

关闭门店的决策直接导致了收入减少,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公司控制了亏损规模。经调整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的4.38亿元下降至1.18亿元,减亏幅度达73.1%,显示出成本控制措施初显成效。

从业务线来看,奈雪的各项主营业务均面临下滑压力。直营门店收入为19.12亿元,占总营收的87.8%,虽然占比同比提升5.1个百分点,但收入额较去年同期下降9%。

瓶装饮料业务表现尤为疲软,收入仅为1.0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72亿元下降37.8%,反映出该业务线面临重大挑战。

而将奈雪的业绩放在整个新茶饮行业中观察,其处境不容乐观。2025年上半年,国内主要茶饮企业业绩表现分化显著,奈雪成为唯一营收下滑且仍在亏损的品牌。

蜜雪集团以148.75亿元的营收规模远超其他品牌,同比增长39.3%,净利润27.18亿元,同比增长44.1%。

古茗控股实现营业收入56.63亿元,同比增长41.2%,净利润16.25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21.5%,成为几大茶饮品牌中增长最快的。

茶百道上半年的营收为25亿元,同比增长4.3%,期内利润3.33亿元,同比增长40%。沪上阿姨收入为18.18亿元,同比增长9.7%,期内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20.9%。

甚至连非上市的霸王茶姬也实现了可观的盈利,经调整净利润13.07亿元,同比增长6.78%。

当然,这也不是奈雪第一次亏损了。有公开数据可查的过去7年的时间里,除了2023年实现微弱盈利外,其余时间均处于亏损状态。

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4年,奈雪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6亿元、-0.39亿元、-2.02亿元、-45.25亿元、-4.69亿元、0.13亿元、-9.17亿元,7年累计亏损近62亿元,被称为新茶饮界的“亏损王”。

2

消费者的转变

“以前感觉很新鲜,去奈雪可以拍照发朋友圈,现在已经很久没有去过了。”小英(化名)对《灵兽》称。

90后的小英,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做策划,月薪1万元左右。三四年前,她还是奈雪的茶的粉丝,每周至少要去两次,“那时候觉得奈雪很有格调,店面装修好看,欧包也精致,发朋友圈特别有面子。”

但现在,小英已经很久没有踏进奈雪的门店了。“随便点杯喝的再买个欧包什么的就要四五十,现在经济压力大,真的舍不得了。”她坦言,现在喝等少了,更多会选择蜜雪冰城或者茶百道,“同样的茶,其他品牌十几块钱,蜜雪冰城的更便宜,但奈雪却贵出好多,性价比实在太低了。”

小英的经历,或许正是当下奈雪面临的尴尬现实。曾经的“网红茶饮”,如今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正在急速下滑。

在社交媒体上,关于奈雪的吐槽声此起彼伏。有消费者抱怨“价格贵,品质却在下降”;有人感慨“奈雪从小资象征变成了智商税”;更有网友直言“除了装修还算好看,其他真的找不到去的理由”。

小英称,现在大家都很理性了,不会为了虚无缥缈的“品牌调性”买单。身边的不少人已经趋向于性价比高的品牌。

而消费者的转变使得新茶饮企业开始被迫蜕变,有的从网红变成了网黑,有的从低价格变为了性价比之王。而这场蜕变背后,是整个新茶饮行业的深度洗牌,更是消费降级时代下的必然选择。

“以前二十几块钱喝杯奈雪的茶感觉也没什么,但是近几年,经济环境不一样了,现在更看重性价比。”在北京工作的悦悦(化名)称,她现在的茶饮消费频次从每天一杯降到了一周一两杯,品牌选择也更多样化。

悦悦的消费轨迹,也正是当下消费者心态变化的缩影。根据美团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10元以下茶饮产品的订单占比已经从2022年的23%上升至2025年的41%,而25元以上产品的占比则从15%下降至8%。

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让定位高端的奈雪腹背受敌。向上,喜茶通过产品创新和营销突破保持领先;向下,蜜雪冰城、古茗等品牌用极致性价比攻城略地。

事实上,奈雪的高端定位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伪需求”的质疑。

“茶饮本质上还是快消品,消费者很难为了‘逼格’长期买单。”一位餐饮行业分析师表示,奈雪试图通过大店模式、精装修、欧式面包等元素构建的“第三空间”概念,在实际运营中成本过高而收益有限。

3

结构性劣势

而除了消费者情绪的转变,奈雪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是其直营模式在新茶饮行业竞争中显露出的结构性劣势。

与新茶饮行业主流加盟模式不同,奈雪坚持以直营模式为主。截至2025年6月30日,奈雪的茶在111个城市有1321家直营店,加盟店仅317家。这种重资产模式限制了公司的扩张速度,增加了运营成本,降低了经营灵活性。

相比之下,蜜雪集团、古茗、茶百道等品牌均以加盟模式为主,能够更快实现规模扩张,更低成本地渗透市场。

而奈雪的高端定位使其在市场拓展中面临挑战。当蜜雪冰城凭借“低价高覆盖”策略渗透下沉市场,古茗、茶百道通过“区域加密+供应链优化”提升单店效益时,奈雪仍困在“高端茶饮+烘焙”的复合模型中。从财报来看,2025年上半年,奈雪的现制茶饮、烘焙产品和瓶装饮料收入全线下滑。其中,烘焙产品同比降幅甚至超过茶饮板块。

而值得进一步关注的是,现如今奈雪的“高端”早已名存实亡。2015年奈雪出道,迅速成为年轻群体追捧的时尚符号,甚至一度与喜茶并称为“高端茶饮双巨头”。

但在低价格时代,奈雪去年也悄然加入降价阵营,产品价格逐步向中端品牌靠拢。表面上看,降价是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吸引更多消费者,但本质上是其高端定位的崩塌。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当一杯奈雪的价格从30元区间跌至20元以下,曾经的“奢侈感”荡然无存,而长期依赖高端形象建立的品牌溢价,也在一次次降价中被稀释。

更尴尬的是,降价并未带来预期的销量爆发。

从财报上来看,上半年,奈雪直营门店平均单店日销售额虽同比提升4.1%至7600元,但这一数字放在整个茶饮行业来看,并不亮眼。

同期,蜜雪冰城依靠6元左右的低价策略,在三四线城市实现规模扩张,单店日均销售额远超奈雪;霸王茶姬则凭借“新中式茶饮”的差异化定位,在中高端市场快速突围,门店数量和营收增速都让奈雪望尘莫及。

可惜的是,降价没能留住高端客群,也没能吸引到对价格敏感的下沉市场消费者,最终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当品牌失去了核心定位,即便频繁调整LOGO、简化品牌名,也难以挽回消费者的信任——从“奈雪的茶”到“奈雪”,从“NAIXUE”到“Naisnow”,一年多时间里两次更换品牌标识,与其说是“品牌升级”,不如说是在市场压力下的慌乱试错。

4

行业洗牌加剧

奈雪的困境,只是新茶饮行业深度洗牌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新茶饮上市企业业绩呈现分化态势,头部品牌的竞争优势逐渐明显,业绩差距显现。在这场残酷的淘汰赛中,不同定位的品牌正在走向截然不同的命运。

在低端市场,蜜雪冰城已经构建起了近乎垄断的优势。其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价格购入大量核心原材料,在成本控制上形成了其他品牌难以企及的壁垒。

在中端市场,茶颜悦色通过深耕区域市场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茶颜悦色目前虽尚未完成全国所有省份(市、区)布局,在主力市场深耕,积累了较高的品牌忠诚度。

而在高端市场,除了喜茶还能保持一定的品牌势能外,其他品牌都在承受巨大压力。这种分化背后,折射出消费者需求的深刻变化。

根据艾媒咨询的调研数据,当前消费者选择茶饮品牌时,“价格合理”和“口感好”分别以68%和72%的比例位居前两位,而“品牌知名度”和“店面环境”的重要性则明显下降。

“现在的消费者更加务实了。”一位长期关注消费行业的分析师表示,疫情后的消费复苏并没有带来报复性消费,反而让消费者更加理性地评估每一笔支出的性价比。

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能够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提供极致性价比的品牌,自然就占据了优势。而那些过度依赖品牌溢价的企业,则不得不面对市场的无情审判。

对于奈雪而言,当前的困境实际上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当新茶饮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竞争,当消费者从追求体验转向追求性价比,像奈雪这样的“高端”品牌就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主张。

在新茶饮市场内卷加剧的当下,行业进入真正的存量博弈阶段。在这样的环境下,品牌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残酷,只有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

从这个角度看,奈雪的亏损不仅仅是财务问题,更是战略问题。如何在保持品牌调性的前提下,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将是奈雪面临的最大挑战。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奈雪的困境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重要启示——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真正的升级不是价格的提升,而是性价比的提升;在消费降级的当下,也不是单纯的降低价格,而是那些能够在合理价格下,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品牌。

奈雪的故事还在继续,但它的亏损何时能够停止,恐怕连奈雪自己也没有标准答案。在这场关于生存的大考中,时间将是最终的裁判。(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说点什么... 共有条评论

热评 更多>>
  • 盛和汤龙:零售数字化,开启经营导航

  • 叮咚买菜规模创新高:三季度GMV 72.7亿元,全年预计新开仓110个

  • 今年已涨薪2次!京东4000名采销“新兄弟”能否为直播电商破局 作者

  • 勇于改变,拥抱回暖:北京连锁与物流协会携手行业企业共谋发展